爱了!这个街道用“AI”让日子暖进心坎
“小智检测到您摔倒了,如果是误报,请说解除报警。”当独居老人在家中不慎跌倒,墙上的毫米波雷达“小智”立刻出声询问,若无回应便会立刻拨出求助电话。
“滴,识别通过。”华灯初上,夜市摊主们陆续摆出食材,只待电力和燃气统一接通后,准时“刷脸”开工。
从白天到深夜,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让智慧“细胞”融入治理“脉络”,渗透进群众幸福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,深圳市宝安区坚持开门教育,用心解决群众诉求,指导新安街道积极探索“AI+治理”应用新场景,推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,解决了一批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
党员干部“把脉”通盈配资,科技精准“开方”
晚上7点半,深圳宝安安乐社区大运林公园的3支广场舞队相继开跳,不同于以前的“音量比拼”,如今大家在各自划定的区域自在舞蹈,连周边散步的市民也不再被噪音所扰。
“秘诀”藏在竖立在旁的定向音柱上。依托超声定向发声技术,设备能够如同“罩子”般将声音拢在特定范围,实现内部“劲舞”,外面“静音”。
“以前跳舞会招来投诉,音响还要大家‘众筹’。现在音柱定时通电,只需要输入密码、插上U盘,大家跳得又尽兴又放心。”阿姨陈丽珍不仅是舞队领舞,现在还成了定向音柱的“管理员”,她欣喜地见证了广场舞与居民们从互相抱怨到互相体谅的转变。
评价治理成效,群众最有发言权。要让科技发挥出治理效能,关键在于了解群众诉求,将治理资源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地方。
每周三晚上,安乐社区的小区、城中村里总会拉起一面写着“心安夜话”的横幅。暖黄色的灯光下,党员干部与居民面对面聊天谈心。一个个群众反映的“痛点”,成为转变作风的“焦点”。
聚焦流动摊贩的管理难题,安乐社区将烟火气与科技感巧妙结合,在热闹与秩序之间找寻最优解。
今年4月,位于深圳网红地铁站“翻身站”外的“乐翻夜市”正式启用,116个摊位统一运营管理,定时定点供电、供燃气,同时配备摊主人脸识别通电、实时监测油烟噪声的智能感知终端,对违规迹象即时告警通盈配资,有效防止摊位转包、扰民等情况发生。
“现在摊位固定了,每天安心睡觉、安心开摊,收入也更稳定了。”摆了3年烧烤摊的黄浩然道出摊贩们的心声:“规范点好,生意更长远。”
智慧“眼睛”24小时守护平安
“我们走访时,独居老人、特殊群体的居家安全是高频诉求。”新安街道海滨社区党委书记王永生在基层工作多年,也为此找寻过许多方案。“传统人力无法时刻监护,心里总是不踏实。”
AI技术的应用,为问题解决带来转机。在海滨社区的老人家中,一批白色盒子形状的“小管家”正式批量“上岗”。
“小智小智,你在吗?”今年82岁的王大爷时不时就确认一下“小管家”的在线情况,因为关键时刻它真能“救命”。
这是海滨社区创新应用的跌倒监测毫米波雷达,能够在不采集图像、声音等敏感隐私数据的前提下,精准感知老人跌倒、晕厥等意外姿态变化。一旦触发警报,AI电话会第一时间通知家属、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,确保15分钟内紧急救援力量就能赶到。
有了这个设备,老人生活更安心,在外工作的子女们也更放心。“我父亲本来腿脚就不好,我又经常在外出差,有了这个设备让我们踏实很多。”王大爷的儿子满是称赞。
目前,海滨社区还在探索毫米波雷达的进一步应用,如监测心率呼吸、睡眠质量及离床时间等数据,在床头装上24小时的“安全铃”,让居民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技术是冰冷的,在服务群众时就有了温度。开展学习教育以来,深圳继续在常和长、严和实、深和细上下功夫,让群众、企业对作风建设成效可感可及。宝安区聚焦群众、企业关心的“关键小事”,强化科技赋能,推动解决养老、托育、就业、基础设施、营商环境等领域的痛难点问题,用“AI”让城市更有“爱”,将超大城区的智治之路越走越宽阔。
延伸阅读:“开门教育”让城市更有“AI”
采写:崔洁 胡百卉
摄影:何俊
剪辑:王抒
设计:程子宜
统筹:卢轶 尚黎阳 张冠军 李细华通盈配资
金富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