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广州,烈日炙烤着骑楼老街。在越秀区德安社区的窄巷里,一群身着粉红马甲的巾帼志愿者正弯腰清理着屋檐下的积水。“阿婆,这个花盆底下的水要倒掉,蚊子最喜欢在这里产卵了。”志愿者明明轻声提醒着牛配资,汗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在青石板上。
这是广州各级妇联组织开展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。面对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等疾病的防控压力,一支支由妇联干部、巾帼志愿者组成的“娘子军”正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用女性特有的细致与坚韧,织就一张严密的健康防护网。
在荔湾区金花街道蟠虬社区,65岁的独居老人李姨收到了“美荔姐姐”送来的特殊礼物——一把印着防蚊口诀的小扇子。“这扇子好啊,扇风解暑还能学知识。”李姨笑着说。志愿者们不仅送来驱蚊片、花露水等防蚊物资,还手把手教老人清理家中积水,连阳台角落的花盆托盘都不放过。
牛配资
“我们不是在简单地做卫生,而是在守护街坊们的健康。”越秀区妇联主席王燕玲告诉记者。在她的带领下,党员干部们带头深入社区,用“铁脚板”走遍每一条街巷。宣传栏上,手绘的防蚊海报生动易懂;楼道里,志愿者们的敲门声伴随着贴心的叮咛。
在黄埔区鱼珠街金碧社区,一场多方联动的灭蚊行动正在展开。妇联干部联合街道党政办、物业公司、党员志愿者组成“攻坚队”,对社区进行“地毯式”排查。她们戴着橡胶手套,翻动着每一个可能积水的容器,连空调外机下的水洼都不放过。“这些细节往往就是蚊虫滋生的温床。”志愿者小林说。
牛配资
7月28日,番禺区“南粤红豆”巾帼志愿服务队在小谷围街穗石村、石碁镇文边村多个社区,开展“清积水、灭蚊虫、防疾病”专项行动。志愿者们顶着暑气分组行动,对老旧楼院、背街小巷、绿化带等蚊虫易滋生区域进行“地毯式”清理。对难清理积水投放灭蚊幼药剂,对成蚊密集区进行喷洒消杀。仅一天的时间就清理积水点100余处、卫生死角30余个,处理蚊虫孳生地50余处。
增城区的行动更为壮观。374支巾帼志愿服务队,2300名巾帼志愿者如红色暖流般涌入各镇街村居。“阿婆,您家阳台的水桶要倒扣着放哦,不然容易滋生蚊子”。从新塘镇的工业区到正果镇的乡村,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讲解防蚊知识,仔细检查着每一个排水沟,钻进内街小巷清扫卫生盲点,手把手的教居民阻断蚊虫繁殖链。巾帼志愿者们还结合荔枝季特色,在采摘点增设 10 个宣传站,把防控知识手册和荔枝一起送到游客手中。
“阿姨,这个灭蚊片要关紧门窗半小时才有效。”海伦环保公益志愿服务队、沙园巾帼艺术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,深入江海街道重点区域,清理堵塞的沟渠、疏通积水的天台、为独居老人送去关怀......遇到老人或孩子,便放慢语速、手把手讲解“清积水、防蚊虫”的科学方法……通俗易懂的叮嘱,像家人般的关怀,让居民们倍感亲切。
从化区暖心姐姐巾帼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号召,向广大妇女和家庭发出防控蚊媒传染病倡议,以实际行动将“美丽庭院”建设与防控工作深度融合。巾帼志愿者们带头开展“搬家式”大扫除:清理阳台与房前屋后的杂物,细致翻查每一个花盆底托、闲置容器,确保不留积水;用双手擦亮庭院角落,以“自家庭院净”带动“社区环境优”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"灭蚊战"中,巾帼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汗水守护健康。据统计,仅增城区就清理各类积水容器1.2万个,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“广州家姐”的一个个感人故事。
“当看到街坊们理解配合,主动清理家中积水时,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志愿者这样说。正是这份朴实的心愿,让广州的街头巷尾处处跃动着温暖的“巾帼红”。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。当城市渐渐安静下来,那些被清理过的角落不再有蚊虫滋扰。而明天牛配资,“广州家姐”们又将出现在新的街巷,继续守护这座城市的健康底色、幸福底色。
金富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